114中文网 > 古邑侠踪 > 第30章 回归

第30章 回归


送走蒙面后生后,时月与小薯又找了家小吃摊坐下来,从现成的小菜中点了蒸臭干、水煮花生、炖豆腐、炖猪肺,再要了三斤老酒,然后对酎起来,权当是提早吃晚饭了。
  也是这秦时月心田里有颗种子的原因,虽然多年未与国术接触,但今番一见,勾起少时情愫,再见其实战威力,故一下就爱上了。所以坐下来后,话题一直没离开过这拳头与功夫。
  两人一边举杯,一边兴致勃勃地谈论今天的擂台比武和搏击之术。
  时月小时候跟着伯父练过桩功和腿法,会打少林罗汉拳、八步连环拳,会踢12路潭腿,但自从在军校里练了擒拿格斗和西洋的拳击之后,腿法基本上就不练了。
  有段时间,他还认为在直接快速的拳法面前,腿法只是理论上的存在,实战中施展不出多少。
  因为以西洋拳击的理论来看,腿的主要功能是进退移动,是辅助拳法进攻的。
  在快速凌厉的拳法面前,起腿的机会很少,或者根本就没有。
  而今天看了壶溪人灵活的腿法在实战中的运用,才觉得西洋拳击的理论与搏击的实际并不完全符合。
  就今天的比武较技来看,西拳术中对于上下肢的定位,完全反了。
  在中国武术界,素有“南拳北腿”的讲法。
  北方武术重腿脚的进攻,认为下肢的力量要远胜双手,所以在一些拳种里面,腿是主角,手反而只是辅助。
  今天那宽衣蒙面少年频频得手的脚法,让秦时月想起一句话:“手是两扇门,全凭脚打人”。
  三斤老酒下肚后,两人吃得一头热汗,于是再要了两斤。
  小薯将罩衣脱了,只穿件贴身小褂,将他知道的各种手法、步法、身法、腿法,一一演示给时月看。
  摊主受到感染,找了个没生意的空档,也坐下来陪他们喝酒,还把自己所会的一些拳法也贡献出来,一时气氛甚是热烈。
  练成一身武功,是秦时月小时的梦想。只是后来进了军校,受师生们影响,将眼光投向西方,以为洋人的一切都是最好的,包括健身方面。于是开始学练哑铃、杠铃、拉力器、弹簧条、单杠、双杠等器械,还有西洋拳击。
  但今天看了排潭的打擂,才明白,自己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了肌肉力量特别是上肢的训练上,而忽略了下肢以及全身协调性、柔韧性、爆发力、抗击打力等方面的开发。
  现在,一个张小薯,还有一个小吃摊主,就已经让他大开眼界,可见自己在武术上面的浅陋与欠缺。
  他内心已经吃定传统功夫这块沃土,决心将自己当作一张白纸,要在上面画上最美的图画。
  时月这样想着,一时瞪圆了双眼,恨不得将二人所传吃下肚去一样。
  时月因为小时就有基础,加上半天来的心摩手追,因此很快就将今天所见牢记于心。
  当晚,两人在排潭边的木排头村找了家旅店住下。
  等小薯睡下,时月一个人悄悄来到壶溪边练功。他细细回想白天擂台所见及小薯他们所授,将其身法、步法、手法、腿法一一还原,并逐一模仿揣摩。
  只是由于长期不压腿不踢腿,腿法无法仿效,其他身法、手法上的动作,倒是基本上能够做出来。
  收功前,时月两脚开立蹲了个高马步。从今夜起,他要恢复桩功锻炼。
  虽然大腿与地面呈70度角,但还是做到了含胸拔背、虚领顶劲、舌抵上腭,所以半小时蹲下来,亦觉得神清气爽。
  次日,秦时月问张小薯,他昨天观擂时讲的“天罡”“地煞”等拳术,有没有拳谱,他想研究一下。
  小薯说,没有的,一直都是口口相传,如果秦大哥想研究,他可以凭记忆说出来,只是不知道有些招式的名称怎么写。
  时月听了大喜,让小薯一一演示,并按照自己的理解,将一招一式记录成拳谱。
  天罡拳36记:一请、贴吸、又贴吸、滚风、吊手、退步插拳、天牛撞日、黄牛挑角、扎来缩步双插、插起四门手、上门双落、站起双刀、上步即闭、吊杠扞起、喉插、左框啷、右框啷、扎来左绕分丝、扎来右绕分丝、退步死拉弓、缩步打枪、上步闷肘、外手、抗来凤阳步、撨手直指、扎来起腿落手、扎来行将、上步闷肘、遁步落手、起腿、喉撮、又撮、拿来一扎、缩步一插、抽来提弓带一。
  五虎拳28记:一请、退步直指、平马落手、挖脚削手、上步、削手直指、上门(步)双切、摇手直指、上步双切、盖头起梢、提脚抢手、退落马步、挖脚吞(腾)手、分手、又分手、越来腾手、遁步打肚、缩步双切、摇手直指、上步钩手直指、上步双切、摇手直指、上步双切、提步地三刀、摇手直指、上步双切、摇手直指、上步双切、拿来一扎、缩步一插、抽来提弓带一。
  地煞拳48记:一请、削下、阴手进阳手出、抽来提弓带一、踏出、黄龙献爪、鹰爪手、踏出七星剑、飞起阴阳腿、平步标插、上门即闭、献步、上步双拳、献步、缩步双张、右钩来、白骨如山、撨上一记、撨上一记又一拳、钢鞭敬主、上步闷肘、背后塞一拳、通天炮、弯弓打马、五虎下西川、献步、遁步保护平阳、开弓、扎来硬挑、又硬挑、擀起双拳、上步即闭、缩步扩大辕门、回马三枪、挡门闭肘、出肘上拳、掌刀、拿来拔剑、上门(步)七桩、地擂、上门(步)七桩、地擂、下拳、起箭、连打三拳、钩腿出腿(钩来一腿)、撩阴、闭拳、拿、插、迟、闭、落、抽来提弓带一。
  秦时月觉得这三套拳演练起来,身形半蹲者多,连起收式及名称都一样,似乎同出一门。
  这些拳动作开合有度,攻防兼备,简捷实用,虽然有些招式的名称令人费解,几套拳之间还互有串联或误记,但总体上说瑕不掩瑜,不失为优秀的拳种,姑且记录下来,也算是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一砖一瓦。
  对于秦时月在练功上的浪子回头,旧檀有《国学》诗相赞:
  国弱民心散,
  驰趋向外朝。
  蓦然回首望,
  异彩满东皋。


  (https://www.114wxw.cc/book/82804425/77777748.html)


1秒记住114中文:www.114wx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14wx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