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4中文网 > 古邑侠踪 > 第122章 新春别

第122章 新春别


初五这天,雨止。天虽未放晴,但时月已急不可耐地想下山了。
  去黄天荡自然还不行,雨后山涧漫溢,道路崎岖泥泞,不少原先可走的地方都会无法通行。
  那么,就去燕落村吧。为何?因为时月从师父中的那一掌,想到了一个人——阿饼。
  师父说,那一掌让他感受到了阴冷之气。而在秦梦,练阴冷功夫的,他所知道的,只有阿饼,所以很想马上前去弄个明白。
  古人说:“杀父之仇,不共戴天。”对于秦时月来讲,师恩重如山,“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”,真是恨不得马上就能为师父报仇雪恨。
  可眼下,燕落村也去不了。为什么?还是因为连续的降雨。
  壶溪位于崇山峻岭之间,溪床落差又大,这一个星期日日夜夜的落雨,足以造成“壶溪之水天上来”的效果,窄窄的溪床中早已洪水滔滔,漩涡翻腾,其情势要比云龙江还要凶险好多倍。
  这样的情况下,大家对急流避之唯恐不及,哪里还敢过渡?仅有的几只渡船和竹筏,早已拖上岸加固起来了。
  再说,凭“困着”那点三脚猫的撑筏功夫,在水势平缓之时还能勉强凑合一下,浊浪翻滚之时,即使有一堆的“困着”,也早被冲到云龙江和东海里喂鱼去了。
  思来想去,还是先回秦梦,跟县长与小薯见个面,让他们先放个心,然后等天气晴朗,大水退了,即刻动身前往燕落村。
  与阿饼碰面后,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,他才能安心上黄天荡看师父,同时细细访查“燕之书”。
  再说,现在去秦梦刚好,县里五天的春节假期刚刚结束,旧历新年的工作刚刚开启,很有象征意义。
  看官也许会想:民国春节的假期怎么这么短?看上去国民政府很勤政嘛。实际上不是。这要从北洋政府时说起。
  为了推行新历,北洋政府规定,只在元旦放三天假,旧历春节一律不放假。可老百姓不依。在他们的观念里,什么都可以改革,但“年”是一定要“过”的。中国人的传统是,千里万里都要赶回老家,赶到父母身边去,哪怕仅仅吃上一顿“年夜饭”。这是中国人流淌在骨子里的亲情,也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、传承千万年的深层次原因之一。
  也就是说,除夕和春节这天,不管你北洋政府放不放假,大家事实上都逃回家里去了,通过各种的理由和借口。法不执众,人一多,政府也只能开只眼闭只眼。慢慢地,春假没有也相当于有了。到了蒋氏执政,只好顺应民心,旧历新年还是会放五天假。
  时月先去了袁楚才办公室。
  两人多日未见,自然也觉亲切不少。时月先是问了一下,最近县里有没有重要的事发生,需要他配合做点什么?
  袁县长说没有,有重要的事自然会跟他商量。
  时月于是一边汇报着自己最近的工作,一边看着县长的两颗眼珠骨碌骨碌地来回游动。
  为了避免袁县长的多疑,时月的汇报,故意删繁就简、避重就轻,只讲了去过燕落村调查,却不讲儿歌、阿饼及金鳖等事。也讲了屏峰园有人遭歹徒袭击身亡一事,却避开了药庄的情况和成天乐接线人举报夜袭屏峰园等事。
  他说,下一步,他想再去山上寻访古墓文物,时间长短暂时还不好说,也没讲黄天荡、天坑等具体的目的地。
  袁县长当然支持他的行动,并表示会静待佳音,也让他注意安全。
  时月在县长那边待了二十分钟左右,出来后就去找了张小薯。
  小薯正在办公室看《三侠五义》,见了时月,惊得抛了书,嘴都差点合不拢了,失声问:“秦大哥,这么长时间,您去了哪里,有没有发生什么事?让我好生担心!”
  秦时月将食指在唇前一竖,然后左右晃了几下,示意他别吱声,然后回身关了门,握住小薯的手,压低声音跟他讲了别后之事,说目前正在查访伤害师父的凶手,接下去打算去燕落村寻访,然后就上黄天荡探宝。
  他问了袁县长的行踪,也问了最近县政府有没有重要的军事行动,等等。
  小薯告诉他,袁县长来找过秦时月一次,小薯说是秦团长母亲身体欠安,陪侍去了。至于军事行动之类,没听说过。
  “听到过枪声吗?”
  “没有。爆竹声倒是零星的有。虽然政府不提倡,但老百姓遵从风俗习惯,变着法子放。”
  秦时月点点头,吩咐秘书室通知警察局和保安团,在全县各裁缝店和缝纫摊排查,一旦发现有换老式盘扣的人,就进行隔离审问。
  两人去江边小饭馆吃了午饭。小薯跟他讲,“忆秦娥”闻香小姐来过电话,代表他们客栈和老板梅映雪,向他们问候新年,也邀请他们找个时间吃顿饭。时月想到梅、闻二人的好,又想随时都可能会去燕落村,于是就对小薯说:“拣日不如撞日,那就今天晚上吧。”我们请她们。
  当晚,两位佳人见了秦、张二人,自是分外开心。

  时月送了她们一些路上买的糕点和水果。闻香则忙着吩咐厨房为时月他们烹制菜肴,也安排店小二拿出上好的草料喂马。
  时月让她们饭菜简单点就行,主要目的不是来吃喝,而是过来“张一眼”,看看她们别来是否无恙。
  过一会,热腾腾的菜端上来,老酒也烫热了端上来,四人举杯,彼此祝贺新年大吉。
  酒过三巡,闻香才告诉时月他们,受梅映雪一个亲戚的邀请,她和梅姐要去成都接手一处客栈。
  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。人生就是这样,总是离多聚少。”梅映雪将杯斟满,盈盈起立,敬了秦时月和张小薯一杯。
  此后,四人面上是杯来盏往,好不热闹,但彼此心照不宣,这饭吃的是意兴阑珊,不是个味道。
  特别是秦时月,素来将朋友看得重,听说她们要南行,心里好生不忍,但还是得装出一副洒脱的模样,说了些事业重要、后会有期之类的安慰话。
  酒到八成,各人的掩饰松懈了许多,内心的感情也就流露出来。闻香看看秦时月,一口将满满的一杯酒吞了,扑在时月肩头就哭,口中唤着“秦大哥,我们姐妹,其实真的是不想走。”。
  时月宽慰她说:“‘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’  这是唐朝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中的句子,多么旷达!我们应该向他学习。人生何处不相逢,我们也会有相逢之日的。”
  他嘴里虽是如此说着,其实已经双眼含泪,强忍伤感,也回敬了梅映雪一杯。
  后来,小薯见这饭别离之情太浓,让人难过,便征求时月意见后,让小二上了一小盆油泼阳春面。时月与小薯吃得热火朝天,满头大汗,才把梅映雪二人逗得掩嘴轻笑。
  分手的时候,梅映雪只让闻香陪同,自己没有送至一楼,只在楼上目送。
  闻香悄声告诉秦时月,其实梅姐是想逃避袁楚才。她觉得袁位高权重,亲近他物质上的收获是有的,但精神上的太少。而且,长此以往,对梅姐的伤害太大。
  时月点点头,说:“好。早该结束这样的关系。你们梅姐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或家庭。人生在世,无财自然不可生活,但有德方是至宝。说实话,袁楚才远远配不上你们梅姐。‘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’你们还年轻,人生的路还很长,要好好珍惜、爱护自己啊。”
  “不过,她内心真正要逃避的,恐怕还是另外一个人。”闻香意味深长地看着秦时月。
  秦时月装傻,哈哈一笑,说,一切都是缘啊。人生要惜缘,更当随缘。不执着,就会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。他的爱好是练功,莺莺燕燕的日子,似乎不是他所向往的,以后很可能会过一种特别的生活,所以不想误了别人。
  离开花园时,闻香与二人一一拥别。在抱住时月时,将脸埋在他胸口好一阵方才松开,说:“秦大哥,能结识您这样的长官,我们姐妹真的此生有幸。”
  时月让她不要伤感,说不定哪一天,自己与小薯就会出现在她们成都的客栈里呢。
  闻香微笑着点点头,嘱咐小薯千万要保护好秦大哥。
  小薯说:“放心吧。到了成都,我会陪着秦大哥前来看望你们的!”
  两人策马离去,再也没有回头。
  秦时月伤感地想,美好的童年已如风筝一般飘逝。青春年华,也正在像云龙江一般日夜奔流。与梅映雪她们这一面,也许就是永别啊。
  旧檀有《韶华》诗感叹人生:
  雨稠江水满,
  人美是非多。
  年少芳华季,
  离情涌碧波。


  (https://www.114wxw.cc/book/82804425/77777656.html)


1秒记住114中文:www.114wx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14wxw.cc